#睡前故事:【 像山一樣思考 】
「砰!砰!砰!」
提著沉重的大鐵鎚,她一下又一下的來回奮力敲打,把地上一塊塊堅硬的石塊擊碎。
導師怕她累壞,問她要不要換些別的工作。儘管已經勞累了一整天,弄得雙臂酸麻,但她還是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、更有效率一些。婉拒了導師的好意,隔天她又起勁的「砰!砰!砰!」敲了起來。
聲音來自阿帕拉契山徑(Appalachian Trail)的一段步道上。這條位於美國東部的國家級遠足徑,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徒步愛好者前來朝聖。對不少thru-hiker來說,完走全程3,500公里的阿帕拉契山徑更是畢生的夢想。然而她,卻從台灣越洋而來當義工,學習維護山徑。
她依然記得電視上那個汽車廣告:一輛休閒四驅車駛進畫面,在溪流中穿越,任意馳騁。後來她參與了不少與環境相關的社會運動,逐漸意識到自然環境正備受不同的威脅和破壞。她曾嘗試深入探究箇中原因,卻發現在既有制度和觀念的制約下難以改變現狀。然後,阿帕拉契山徑引起了她的注意。這條擁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山徑,過去一直由民間團體集合義工力量共同維護。在這裡,或許便有她一直尋找的答案。在夢想資助計劃的支持下,她決意隻身遠赴美國取經。
面前一塊石頭迸裂開來,分成數片。在她埋頭擊石之際,兩個義工已在旁邊排隊等待著。他們剛才在山徑的另一邊修健石級,正需要這些細小的石塊來填補縫隙以作鞏固及排水。用作踏腳的石塊都是就地取材,依靠人力搬運再鋪置在山徑上。一名新手就得花上半天才能鋪置一級石階;一段短短的山徑,往往便需要一個義工團隊花上數天完成。
修路並不全然是體力勞動,無需思考。與動植物相遇的經歷,最是讓她感到兩難。
「這棵樹必須砍掉!」導師肯定的對她說。她不情願地用斧頭把一棵擋在山徑上的幼樹砍掉。而那一隻意外被自己砍得身首異處、在她掌心迄自掙扎的山椒魚更讓她心痛不已,久久難以平復。然而,她卻明白到,今天的山路已不再像過去一樣是「由人走出來的」。以手作的方式修建一條健行者願意行走的山徑,才能避免日後對環境造成更大的侵擾,而這些對環境的觀察和感知,卻是標準化的道路工程永遠難以企及的。
那個夏天,她花了整整六週在阿帕拉契山徑挖泥土、翻石頭、修山屋、蓋木橋、修山徑,從粗活和各種失敗中領悟修路工法;從山椒魚與幼樹的生死裡學習敬山的態度,思考著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。逐漸地,她懂得解讀山的訊息,聆聽山的語言,以行動去呼應。
回台後,她加入了千里步道運動。十五年間,她致力於實踐手作步道的精神,在台灣各地帶領民眾修築山徑、串聯環島山徑網絡,同時培訓種子導師。近年她又把寶貴經驗帶到香港來,與本地的義工們一同維護山徑。
現代的建設,總是著眼於即時、顯著的改變,好讓人「看得見」,好讓人記住;她卻矢志要修一條不著痕跡的山徑,讓未來的健行者安穩地踏走在山徑上,讓動植物在山林裡繁衍、茁壯,讓這條山徑繼續安靜地蜿蜒於荒野之中。
「像山一樣思考。」她始終記著這一句話。
Storyteller & Illustrator:Teddy Wish
#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綠洲 Oasistrek
#專欄故事 #旅人故事 #山野故事 #teddywish #oasistrek #綠洲 #Storyteller #EveryoneisStoryteller
📚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,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:
https://bit.ly/2MNRcPK (🔗連結已貼到IG profile )
📻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:https://store.story-teller.com.hk/pages/podcast (link at IG highlight)
📖 預購 Ztorybook Issue 01 : https://bit.ly/3j9RLzv
👉🏻Tag us at IG @everyone.is.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
📮投稿你的故事/藝術作品:https://bit.ly/2FwN6G3
→Follow @ztorybook.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